2013年12月30日,鄭州地鐵開通後迎來當鋪首個工作日,鄭州電視臺記者採訪時“偶遇”自己來乘地鐵的市委書記吳天君,@ 21世紀經濟報道、@鳳凰視頻等媒體官微在轉發該條微博時,都稱“好巧”。@財經網更是感嘆:“巧!實在是巧啊!”(昨日《南方都市報》)鄭州官方回應稱,是書記擔心遲到才乘地鐵回市委。當事記者則稱,這條新聞建立在新聞真實性基礎之上。
  無系統傢俱獨有偶,新年夜《法制晚報》記者在北京王府井掃街時,也偶遇公安部副部長傅政華親自佩槍帶警力巡街。近段時間類似新聞頻頻出現。
  而實際上,兩位官員並非第一次被膠原蛋白人“偶遇”。2011年網友曾偶遇時任鄭州代市長的吳天君赤腳排澇,照片上網後,一些市民贊其為雨天“最美身影”。領導上班時間放著公車不坐來坐地鐵,本身是親民之舉。但這次“偶遇”何以引起那麼大誤會,值得相關媒體反思。
  官員坐一次地鐵不難,難的是常年堅持坐地鐵,而這是有條件的,比如當地治安要好、訪民要少,另外地鐵也不能太擠———你要放在大城市,記者帶著攝像機擠地鐵拍領導,群眾尤其上班族會有意見。在一個電視上並不缺乏高興和完美的時代,網友反感的是以往一些陳舊的宣傳套路。比如當一個孩子說“很黃很暴力”,大家覺得你這是安排好的,不可景觀設計信。而某些傳播效果極佳的街頭採訪,比如“打醬油”、“我姓曾”,好就好在不玩擺拍、不按“劇本”走。
  記者追來的是讀者觀眾不想看還要拿來當笑料的新聞,這也源於一些新聞從業者遇到領導時房屋出租過分殷勤的態度。有些記者,不管真偶遇還是假偶遇,一看到領導就笑得合不攏嘴。錶面在採訪,實則套近乎。一些媒體甚至熱衷於利用此類報道自我炫耀,記者怎麼也得從領導口中套出一兩句贊揚本報的話,給自己賣廣告。
  很有可能,領導也不喜歡這樣的記者,但覺得你在“採訪”,又不好意思不理你。國人見到官員常常殷勤過度,但個人殷勤不應帶入記者的職務行為,影響新聞報道的平實風格與中立性。把個人弱點帶入工作中,群眾反感,領導內心也不喜歡。
  記者“掃街”辛苦,偶遇領導次數多些,也在正常的幾率範圍內。但作為市民利益的代言人,記者是來採訪的,不是來見偶像合影要簽名的,採訪就該採訪些群眾真正關心的問題。剛卸任的紐約市長布隆伯格,紐約市民曾以為他乘地鐵上下班。《紐約時報》曾花了5周跟蹤,結果發現市長每周只有兩天乘地鐵。什麼是業界良心?這就叫業界良心。如此看來,媒體還是少花時間“偶遇”官員領導,多下功夫“追蹤”新聞事實為好。 □果凍  (原標題:[街談]還是少“偶遇”領導為好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i73tifle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